
缺铁性贫血
缺铁性贫血(iron deficiency anemia)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、低血红蛋白为特点的贫血症状,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而对体能、学习能力、疾病抵抗力等造成不利影响。
我国儿童青少年贫血患者中90%-95%属于缺铁性贫血。因此,我国卫生、教育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缺铁性贫血的防治。
疾病介绍
缺铁性贫血的发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:1.储铁减少期(iron depletion,ID),血清铁蛋白减少,提示体内铁储备开始下降,无明显贫血症状。2.红细胞生成减少期(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,IDE),血清铁浓度下降,但Hb还没下降。3.缺铁贫血期(iron deficiency anemia,IDA),Hb下降,贫血症状明显。 查看全部
疾病预防
1.?一般治疗:轻度、边缘性贫血的儿童青少年应改善膳食结构,增加富铁食物的摄入,注意饮食搭配,促进铁吸收;如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,亦应增加蛋白质摄入;加强护理,防止身体抵抗力下降。2.?病因治疗:仔细查找贫血的病因,如胃十二指肠溃疡、直肠息肉、月经失调、肠道蠕虫感染等,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。3.铁剂... 查看全部
技术文件
人群贫血筛查方法 WS/T 441-2013.pdf立即下载